第115章 酿酒世家
推荐阅读:冥王出狱、家侄崇祯,打造大明日不落、老婆失踪五年后,薄情总裁他疯了、高武:我的细胞可以无限进化、天剑神帝、命格被换,侯门主母打脸搞钱赢麻了、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、民间风水集录、戍边三年,我收到了女儿的求救短信!、花都大仙医、
“看来吴大哥是对渠道销售模式很熟悉啊。”
柳小龙当然知道产品如果进大商场或连锁店渠道,都是要铺货的,如果能在当月累计销售额出来后的下个月10号付款,已经算是很快了。
众所周知目前销售大平台里,线下的沃耳马超市账期是延迟一个月已经是业内最快,家乐富延迟40天左右,津东根据不同的品类延迟30、45、60天。尐説φ呅蛧
津东自营店合作的结算,最常规的分为两种结算方式,一种是30天实销实结,一种是60天账期结款。
所谓【实销实结】,就是按实际销售量结算,比如供应商送了100万元的货进去,销售了20万元货物,就在次月30天后结算这20万。
剩下的80万元货物看下个账期的销售额,卖多少结算多少。
而60天账期则是只要供应商的货被津东自营包销,都会给予全额供货结算。比如还是供应了100万的货,60天内卖了40万,但还是按100万结算。
但销售渠道也不会为滞销买单,一旦出现滞销商品在津东货架上卖不掉,即使津东已付了100万,还得退货给供应商,供应商不但得把送出去的货退回来,还得自己搭上运费。
当然,如果只是小零售商,就得自己去全款批发买货来卖。
或者代销售不拿货,但不管哪种方式,小零售商的利润空间都较小。
“这是我们合作互利的方法,我们是在同省调度,距离不远,应该好沟通协调。”吴逍遥答道,他自己做餐饮经理的时候,食材供应商也是按月结算的,并且推迟的周期更久,当然,那是部队司令部的后勤餐厅,信誉度也比普通餐厅高。
而他们这里涉及的酒水销售,则更像是超市的供货模式。
“对了,柳总,你们的三花酒将来是打算一直用柜林酒厂的子公司货源呢,还是有其他考量?”
吴逍遥明白柜林酒厂拿货分销,大家的权限有限,真卖好了,国营企业可能会收回销售权或者分割销售区域,那样可预期归自己的市场空间就很有限。
“不瞒你说,我们也是想参与新品牌开发的。”
柳小龙一脸神秘的说。
“我们这个战友的爸本身就是好三十多年经验的资深酿酒师和品酒师,现在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。大概半年后吧,他就会退休领退休金,但是还闲不住,他一心想做一款自己亲手打造的新三花酒。”
“开发新酒风险很大吧?”郭文采也挺好奇,“其实我也是半个同行,因为我爸是餐饮业的,所以有些兴趣。家里在福建开的几个小餐厅连锁,也会卖一点酒水,我感觉你们这酒就挺不错的。”
“哦,原来咱们都是同行啊,而且还是互补类型,那我也不藏着掖着了。”柳小龙这么说是因为他也很怕同行来取经,然后转身就变成竞争对手,尤其是在同一城市市场重合度高的同业厂家,最容易出现恶性竞争。
“是啊,我们各自主营的地区有差别,而又相距不远,可以联合发展。”吴逍遥点头说,“而且我们本身的技能优势也是明显互补的。小龙主要优势是原料和产品,我目前主要优势是集中的大餐厅,文采家是小餐厅连锁。”
“那好,我就跟你们讲讲这个三花酒开发新品的机会潜力吧。”柳小龙开始全面介绍三花酒在近现代的实际发展历程,和中小厂商的介入程度。
三花酒除供饮用外,还可供药用、烹调菜肴等,因而销路广,销量也大。
旧时以小本酿酒而发财者不少。
因此,柜林民间流传顺口溜:“想要富,烧酒磨豆腐。”
抗战期间,柜林人口骤增,消费水平高,尤其是1941年香江沦陷以后,外国酒的进口量大大减少,酒精来源困难,各行业均以三花酒代替酒精用途。
由此,柜林酿酒业急剧发展。
“仅三花酒糟坊就有40余家,加上兼营的,超过百余家。”柳小龙拿出数据来说明为什么小厂家也是可以酿酒的。
“这真是没想到,我还以为只有国营一两家呢。”郭文采对早起的历史不太了解。
“仅泥湾街,也就是现在的解放桥东岸沿河街一带就有安泰源、朱长兴、罗永贞、恒吉祥等六七家之多。”
柳小龙接着说。
“以安泰源的三花酒最有名。”
57年夏国小曲酒评酒会上,柜林三花酒被评为第一;
63年夏国评酒会上,被评为国家优质酒,并获银质奖章;
“79年第三次夏国全国评酒会上,再次被评为国家优质酒,并被作为米香型白酒的代表,获得了“蜜香清雅,入口柔绵,落口爽冽,回味怡畅”的高度评价。”柳小龙得意的介绍,“如今,柜林三花酒在两广、海都、武都、京都、津港乃至香奥台都享有盛誉,被誉为‘柜林茅台’”。
“而79年那次国家优质酒的评定,就是我们战友的爷爷亲自酿造的。”
柳小龙这还爆了个料,原来这个战友不但父亲是资深酿酒师。
“他当时是柜林酿酒厂的总工,不过后来被新上位的厂长给排挤走了,去了光东帮香江老板在光东酿酒,但是光东缺乏优质的酿酒酒窖和水源,最后没能做出大品牌。而他爸是子承父业,继续当了桂林酒厂的酿酒技术员。”
“原来是酿酒世家啊,难怪这么执着。”郭文采感叹说。
“厂里的人都说他爷爷酿酒技术不过硬,所以才从总工位置退下来,到了光东也没打出名堂,所以他爸爸就一直憋着一股气,想自己重酿一款新酒,为自己的家族传承正名。”
柳小龙介绍说。
“他们不止是这三代人做酒,实际在民国甚至青朝时期,都是酒坊传人,只不过后来有些民间小企业因为战乱和其它原因被摧毁了。”
“实际上柜林酒厂现在的老酒窖,就有他们祖辈的产业,革命时期捐给了国家。现在提倡创业,所以他们父子俩现在又想重拾家业。”柳小龙感叹说,“但是毕竟他爸一辈子都是编制内的技术工人,对经商并不太懂,他自己也只是个合同工,不管是资金还是资源,要自创独立品牌发展起来都是很困难的。”
“这么没事。”吴逍遥接着说,“人多力量大嘛,如果项目好,我们都出点力,一起搞起来也可以的。”
“我也是这么想的,当然眼下最直接能帮到他的,也就是帮他现在所在的子公司卖些酒,积累些客户资源了。”柳小龙认同说。
柳小龙当然知道产品如果进大商场或连锁店渠道,都是要铺货的,如果能在当月累计销售额出来后的下个月10号付款,已经算是很快了。
众所周知目前销售大平台里,线下的沃耳马超市账期是延迟一个月已经是业内最快,家乐富延迟40天左右,津东根据不同的品类延迟30、45、60天。尐説φ呅蛧
津东自营店合作的结算,最常规的分为两种结算方式,一种是30天实销实结,一种是60天账期结款。
所谓【实销实结】,就是按实际销售量结算,比如供应商送了100万元的货进去,销售了20万元货物,就在次月30天后结算这20万。
剩下的80万元货物看下个账期的销售额,卖多少结算多少。
而60天账期则是只要供应商的货被津东自营包销,都会给予全额供货结算。比如还是供应了100万的货,60天内卖了40万,但还是按100万结算。
但销售渠道也不会为滞销买单,一旦出现滞销商品在津东货架上卖不掉,即使津东已付了100万,还得退货给供应商,供应商不但得把送出去的货退回来,还得自己搭上运费。
当然,如果只是小零售商,就得自己去全款批发买货来卖。
或者代销售不拿货,但不管哪种方式,小零售商的利润空间都较小。
“这是我们合作互利的方法,我们是在同省调度,距离不远,应该好沟通协调。”吴逍遥答道,他自己做餐饮经理的时候,食材供应商也是按月结算的,并且推迟的周期更久,当然,那是部队司令部的后勤餐厅,信誉度也比普通餐厅高。
而他们这里涉及的酒水销售,则更像是超市的供货模式。
“对了,柳总,你们的三花酒将来是打算一直用柜林酒厂的子公司货源呢,还是有其他考量?”
吴逍遥明白柜林酒厂拿货分销,大家的权限有限,真卖好了,国营企业可能会收回销售权或者分割销售区域,那样可预期归自己的市场空间就很有限。
“不瞒你说,我们也是想参与新品牌开发的。”
柳小龙一脸神秘的说。
“我们这个战友的爸本身就是好三十多年经验的资深酿酒师和品酒师,现在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。大概半年后吧,他就会退休领退休金,但是还闲不住,他一心想做一款自己亲手打造的新三花酒。”
“开发新酒风险很大吧?”郭文采也挺好奇,“其实我也是半个同行,因为我爸是餐饮业的,所以有些兴趣。家里在福建开的几个小餐厅连锁,也会卖一点酒水,我感觉你们这酒就挺不错的。”
“哦,原来咱们都是同行啊,而且还是互补类型,那我也不藏着掖着了。”柳小龙这么说是因为他也很怕同行来取经,然后转身就变成竞争对手,尤其是在同一城市市场重合度高的同业厂家,最容易出现恶性竞争。
“是啊,我们各自主营的地区有差别,而又相距不远,可以联合发展。”吴逍遥点头说,“而且我们本身的技能优势也是明显互补的。小龙主要优势是原料和产品,我目前主要优势是集中的大餐厅,文采家是小餐厅连锁。”
“那好,我就跟你们讲讲这个三花酒开发新品的机会潜力吧。”柳小龙开始全面介绍三花酒在近现代的实际发展历程,和中小厂商的介入程度。
三花酒除供饮用外,还可供药用、烹调菜肴等,因而销路广,销量也大。
旧时以小本酿酒而发财者不少。
因此,柜林民间流传顺口溜:“想要富,烧酒磨豆腐。”
抗战期间,柜林人口骤增,消费水平高,尤其是1941年香江沦陷以后,外国酒的进口量大大减少,酒精来源困难,各行业均以三花酒代替酒精用途。
由此,柜林酿酒业急剧发展。
“仅三花酒糟坊就有40余家,加上兼营的,超过百余家。”柳小龙拿出数据来说明为什么小厂家也是可以酿酒的。
“这真是没想到,我还以为只有国营一两家呢。”郭文采对早起的历史不太了解。
“仅泥湾街,也就是现在的解放桥东岸沿河街一带就有安泰源、朱长兴、罗永贞、恒吉祥等六七家之多。”
柳小龙接着说。
“以安泰源的三花酒最有名。”
57年夏国小曲酒评酒会上,柜林三花酒被评为第一;
63年夏国评酒会上,被评为国家优质酒,并获银质奖章;
“79年第三次夏国全国评酒会上,再次被评为国家优质酒,并被作为米香型白酒的代表,获得了“蜜香清雅,入口柔绵,落口爽冽,回味怡畅”的高度评价。”柳小龙得意的介绍,“如今,柜林三花酒在两广、海都、武都、京都、津港乃至香奥台都享有盛誉,被誉为‘柜林茅台’”。
“而79年那次国家优质酒的评定,就是我们战友的爷爷亲自酿造的。”
柳小龙这还爆了个料,原来这个战友不但父亲是资深酿酒师。
“他当时是柜林酿酒厂的总工,不过后来被新上位的厂长给排挤走了,去了光东帮香江老板在光东酿酒,但是光东缺乏优质的酿酒酒窖和水源,最后没能做出大品牌。而他爸是子承父业,继续当了桂林酒厂的酿酒技术员。”
“原来是酿酒世家啊,难怪这么执着。”郭文采感叹说。
“厂里的人都说他爷爷酿酒技术不过硬,所以才从总工位置退下来,到了光东也没打出名堂,所以他爸爸就一直憋着一股气,想自己重酿一款新酒,为自己的家族传承正名。”
柳小龙介绍说。
“他们不止是这三代人做酒,实际在民国甚至青朝时期,都是酒坊传人,只不过后来有些民间小企业因为战乱和其它原因被摧毁了。”
“实际上柜林酒厂现在的老酒窖,就有他们祖辈的产业,革命时期捐给了国家。现在提倡创业,所以他们父子俩现在又想重拾家业。”柳小龙感叹说,“但是毕竟他爸一辈子都是编制内的技术工人,对经商并不太懂,他自己也只是个合同工,不管是资金还是资源,要自创独立品牌发展起来都是很困难的。”
“这么没事。”吴逍遥接着说,“人多力量大嘛,如果项目好,我们都出点力,一起搞起来也可以的。”
“我也是这么想的,当然眼下最直接能帮到他的,也就是帮他现在所在的子公司卖些酒,积累些客户资源了。”柳小龙认同说。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27cz.com/xs/11/11600/4149708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https://www.27cz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